情绪胜肽是如何产生的?

1.离开
情绪胜肽是如何产生的?
苏荷5岁的时候, 父母离异后远走他乡, 都不愿意带着她 。
心碎一地的苏荷, 从此跟随年迈的奶奶在小县城生活, 但她一直渴望有天能回到父母身边 。
初中时奶奶去世, 因缺乏生计来源, 苏荷不得不辍学去广州打工 。
在广州, 与男友相恋四年, 男方家长因苏荷家境太差, 始终不同意两人结婚, 对婚姻满怀期待的苏荷饱受煎熬 。
某天, 男友突然之间如人间蒸发一般, 手机销号, 举家搬离, 再也联系不到 。
无数个日夜, 苏荷以泪洗面:“是不是我不够好, 才让我爱的人一次次抛弃我......”
后来这些年, 她相继认识几个男人, 有过几段感情, 但一谈到婚嫁, 对方都悄然离去 。
当下的苏荷, 被强烈的分离焦虑感侵蚀:她渴望早日成家, 却深深地怀疑自己是否值得幸福 。
2.惯性
情绪胜肽是如何产生的?
苏荷的关系模式为什么会不断重复和显现呢?
这世间一直遵循着吸引力法则, 或者说很多事物发生于惯性:即情绪胜肽的作用下 。
情绪胜肽是决定人的基因和情绪的代码, 它像绳索一样, 一环扣一环, 形成内部磁场 。
当你产生某个强烈的情绪的时候, 会发现这份情绪会再次出现, 反复出现, 回到惯性之中 。
比如, 苏荷小时候的遭遇, 父母抛弃, 奶奶离去, 让她没有太多的安全感 。
前男友突然消失, 让苏荷内心的不安全感再一次加重, 更强烈的被抛弃感再次升腾 。
她对于被抛弃之痛, 一直都有这种受伤的惯性 。
后来出现的人事物, 像约好的一样, 反反复复将相似剧情重演, 来陪她体验人生这场大戏 。
3.恐惧
情绪胜肽是如何产生的?
【情绪胜肽是如何产生的?】惯性是怎么产生的?它来自于我们内在里的恐惧和害怕 。
你越害怕什么, 情绪胜肽的定位系统就越会频繁被引发 。
父母离异, 奶奶去世, 屡次分离, 让苏荷在生存、安全感和情感需求上深深感受到焦虑和恐慌:
她着急结婚的背后原因, 是害怕再一次分离:忽然之间, 原本属于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了 。
这并不是说, 你不害怕的事物, 就一定不会发生 。
而是, 当你非常害怕的事物, 它就一定会来, 因为吸引而来 。
也就是说, 在情绪胜肽里有一个空格, 空格里一定要装东西, 会有一个能量回添的过程 。
在我们的生命中, 它回添的, 就是我们恐惧的人事物和际遇 。
潜意识里, 苏荷极度害怕别人突如其来的冷落和离开;因此, 反反复复被抛弃的过程就会形成 。
4.聚焦
情绪胜肽是如何产生的?
很多人, 尤其是感觉型主导的人会觉得:应该是我不够好, 别人才不要我的 。
于是产生深深的自我攻击、自责和鞭挞 。
然而, 这种没有建设性意义的自我批评, 对生命没有促进意义, 也不会让我们更幸福 。
你要明白的是:很多的分离, 不是别人辜负你, 不是你做得不好, 也不是你不够好 。
而是带着觉知和觉察, 去看背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, 不带任何的评判 。
经常害怕恐惧分离感, 这份害怕是份共振的能量, 会被聚焦 。
评判他人和自我批评,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能量, 也会被聚焦 。
当你不停地在这里加注能量, 能量反复聚焦的时候, 同类事情就会不断发生 。
我们想要情感幸福, 需要培养新的惯性替代旧有的情绪习惯, 但它不是一瞬间转换的 。

推荐阅读